辅导员工作案例

当前位置: 首页 > 浙里展示 > 辅导员工作案例 > 正文

第二届浙江省高校辅导员优秀案例评选二等奖作品:记一位大学生行为的蜕变

个案辅导:记一位大学生行为的蜕变

一、案例背景与概述

陈某,男,家境优越,父母均在外省做生意,从小在爷爷奶奶照顾下长大,深受溺爱。该生性格内向,平时话不多,情绪晴雨不定,且占有欲极强(据同学反映有小偷小摸行为,曾经拿过身边同学的文具、饭卡等学习、生活用品),与周边同学关系弄僵,学习成绩较差。

在我的一次寝室走访过程中得知此事。在此后近一个学期里,我结合自己在本科阶段所学的社会工作专业工作方法,多次对其进行专业辅导和心理辅导。一年后,该生在学业成绩、人际关系方面具有显著变化,还担任了学院主要学生干部,大学毕业后自主创业。

二、案例分析与处理

(一)案例分析

该生既往身体健康,无明显躯体疾病,所表现问题可以初步认定不是由于躯体疾病导致行为和心理问题。通过与案主(社会工作将社会工作服务的对象称为案主)本人谈话和身边同学反映了解到,其主要问题如下:

1)性格情绪上存在偏差。自尊心很强,占有欲强,喜欢别人给他戴高帽子,听不得批评。从小跟爷爷奶奶生活,过惯了全然照办的生活,进入大学后,原来的习惯和思维没有改变,总希望别人能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并有一种“我自己的东西是我的,别人的东西也是我的”的观念,故有时自己不能摆脱占有他人物品的强迫性行为。

2)挫折承受能力差。在处事过程中,一件事情如果做的好就会越做越有激情,如果遭遇挫折其就会“一蹶不振”。

3)非理性情绪问题严重。要强、有控制和影响他人的欲望,存在不合理信念。经常发火,非理性情绪问题较严重。

4)客观环境影响成长。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溺爱,这影响到他的性格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二)案例处理

1.解决思路

1)结合社会工作专业理论,早期主要运用“人本治疗模式”,以案主为中心,倾听为主,并给予爱和接受,与案主建立互信、融洽的关系。在早期运用这样一种模式是因为人本治疗模式认为人潜能无限和人有自我实现的需求。对待“问题学生”我们需要这样积极的人性观,这是做好工作的出发点,也才能走进学生内心深处。

2)运用非反映治疗技术,给予案主支持,通过直接或间接地表示自己立场来强化或消除案主的某些不良行为或情绪。因为人的行为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在于人不能接受自我。

3)根据“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他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因此,辅导中运用合理情绪想象技术(去糟糕化)等方法,帮助他认识到自己的情绪缘于自己的想法,想法改变了,情绪也就改变了。

4)作者认为案主问题的产生不只在于个人,也有环境因素,特别是家庭环境。需要联系家庭、包括周边同学环境资源协同治疗。

2.实施过程

1)与案主的初步接触

第一次交谈并未深入,持续时间不长,主要目的为建立彼此间的相互信任关系,消除陌生感和隔阂感。虽对个别问题有点抵触,但交谈的气氛还算融洽,案主也愿意下次再过来。在对这一情况作乐观分析基础上,初步制定长期辅导计划。

2)与案主爷爷奶奶的交谈

在与案主经过第一次谈话后,我与其爷爷奶奶联系(电话联系),对其家庭基本背景作了比较详细地了解,对案主概况也有了系统的认识,案主目前问题的出现与家庭有一定联系。本次联系从另一方面收集了案主的一些基本资料。

3)与案主进行多次深入交谈

2次聊天,由我确定时间地点。后来3次交流,该生自己主动过来找我,人变得开朗,喜欢说话。期间谈话中我更多的是在倾听,无条件的接纳。由于在谈话过程中,双方一直处在平等地位,案主并未表现出明显抵触。我们相继完成了父母认同度增加、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信心等模块的任务。最后一次谈话是在学期末,询问了案主最近情况,感觉案主心情不错,学习动力比较大。

经过几次辅导,从案主本人的表现和同学们的评价中发现,他已步入正常轨道,情绪变稳定,不合理信念得到矫正,小偷小摸行为消失,人际关系变好。大二时,成为分院的主要学生干部,曾组织策划大型校园活动。大学毕业后自主创业。

三、案例反思与启示

在经过一个阶段的辅导和交流,案主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本次辅导主要的反思与启示包括下述几方面:

(一)案例反思

1)善于创新求变。工作环境在变、工作对象在变,更需要工作方法的创新求变。本案例运用了全新的社会工作的理念与专业方法,打开了解决问题新思路,最终较好化解了问题。面对当代大学生,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高校辅导员必须根据新形势的需要,调整工作思路,根据学生特点,探索辅导员工作新模式、新方法。

2)善于整合资源。现代教育不是一个孤立、封闭的过程,而是开放的、现实的、全方位的社会活动。学生问题剖析背后的深层次的原因往往是由学生个人、家庭、学校甚至社会多方因素造成的,回到解决问题方法上,也需要我们多方整合资源化解问题。本案例在处理实施过程中,及时做好家校沟通,推动了问题的解决。因此,思政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探索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整体功能,才能形成有效教育合力,达到共同教育好学生的目的。

(二)案例启示

1)注重机制建设。提前预防,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机制,面对当代大学生群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与非适应性行为增多的趋势,高校要完善制度,预防为主,一旦发现问题,能够迅速应对。

2)注重环境育人。从个案中可以看出,当代青年由于家庭、学校、社会的环境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在家庭与父母关系紧张,在学校与老师缺乏沟通,还深受社会亚文化群体的影响,高校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优化育人环境、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3)注重工作方法。思政辅导员要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注重工作方法,注重平时积累,要主动熟悉每位学生个人情况,提高应对各类问题能力。

4)注重素质提升。从思政辅导员个人角度来讲,要加强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的训练,多参加培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从高校来讲,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要加大资金倾投入,建设好心理健康教育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