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工作案例

当前位置: 首页 > 浙里展示 > 辅导员工作案例 > 正文

第三届浙江省高校辅导员优秀案例评选二等奖作品:当“迷茫期”遇上“工匠精神”

“迷茫期”遇上“工匠精神”

一、 案例背景与概述

小西(化名),热衷参与学生活动,获得不少文体奖项,但对专业学习敷衍了事,到了大二专业成绩和综合排名已经落到班级后段。同时对过去热衷的学生活动也常常推诿,一会儿想创业、一会儿想找工作、一会儿又打算专升本,表现出焦躁不安的情绪。

与小西谈话了解到,小西是调剂到本专业的,认为高职院校就业远不如本科,就算找得到工作也是低收入的体力活。自己参加活动但对找工作无用,身边同学有的已经在准备专升本了,但自己却不知道干什么好,生怕考不上专升本又耽误了找工作不禁着急又迷茫。

二、 案例分析与处理

这是典型的高职学生对职业教育存在误解,缺乏职业生涯规划,陷入“迷茫期”。如何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如何传输正确的职业教育理念,如何让高职学生理解“工匠精神”,如何带领学生尽快地走出迷茫的泥淖,值得思政工作者深入地探讨。

(一) 主动出击——重塑自信与激情

我第一时间和小西 “唠家常”,倾听他的烦恼与困惑,拉近师生距离。指出当前大学生遇到问题时,往往容易“鸵鸟式”地回避问题、自暴自弃地全盘自我否定或是冲动地做出决定。我对小西过去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与感谢,学生活动正是因为有小西这样有才艺、充满热情的学生才能顺利开展。我将自己的求学就业经历与小西分享,简单分析了近几年的就业数据,帮助他重塑自信。

(二) 正向引导——传输职业教育理念

通过多次的谈心谈话,纠正小西对职业教育的误解。我向他引用了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的高职院校的新使命:职业教育要为社会提供两个公共产品,一个公共产品是在全社会通过职业教育弘扬工匠精神,一个公共产品是提供大量的大国工匠。恰逢学校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承办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决赛等专业项目,小西作为志愿者看到同样是高职院校的同学能获得世界技能大赛冠军表示非常羡慕,对自己的学校能够承办这样的活动感到自豪。

(三) 暖心陪伴——给予科学指导

在交谈中传递职业生涯规划理念,进行MBTI职业性格测试。期望通过科学合理的专业分析,使得小西了解自身短板,确立个人的职业发展目标,并根据自身情况对未来职业生涯上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进行设定,并规划不同阶段下需要完成自我提升的通道。

(四) 强化激励——发挥朋辈效应

引导身边的同学亲人加强沟通,营造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氛围。同时安排优秀毕业生、实习生回校分享就业经验,请创业学生讲述创业历程,使得同样遇到困境的同学们能够在朋辈的影响激励下,产生共鸣,给予学生走出困境的勇气。

(五) 持续关注——为每一步成长喝彩

持续关注小西的心理状态、学习状况,使其逐步走出焦躁不安的情绪。经过仔细考量以及对自身需求的判断,小西纠正了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决定沉下心来进行专业学习,利用在校的剩余时间多考一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使自己成为为社会所需、为行业所用的高技能专业人才。

三、 案例反思与启示

小西的案例是非常普遍的高职院校学生没有前进的方向,更没有前进的动力。其本质是不能正确认知自我,没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存在不解和偏见。

(一)关口前移,未雨绸缪

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是当前大学生产生各种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学生思政工作不能只是单纯的宣教,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的需求,理解学生的心理。因此必须要做到关口前移,下沉工作重心,未雨绸缪。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强化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二)理念纠偏,正确认识职业教育“新使命”

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国家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紧迫和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不仅只是担负传统的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更要肩负起弘扬工匠精神的新使命。社会大众对于高职院校的偏见正在逐步纠正。高职院校扩招是多管齐下稳定和扩大就业的重要举措体现了国家对高职教育作为中国教育改革探索者的期待和认可。

(三)系统教学,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角色转变是人生的重要课题。步入大学后会有许多新的体验、新的希望、新的追求,青年大学生只有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了解自己,才能找到新的发展机会。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做好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知己、知彼、决策、调整,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四)用心关怀,助力成长

辅导员长期从事学生工作又年龄相仿采用沟通和情感交流的方式是重要的学生工作手段之一胸怀爱心、细心、耐心、恒心、平常心,关注学生的成长细节,深入了解对症下药,让学生在积极的氛围中发挥特长、收获自信、提高素养,真正让青春走出迷茫,不负韶华。